北京地鐵十號線一期工程

暗挖車站站臺層機械化施工現場
分離島式站臺(單側)
參建單位: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獲獎情況:2015年第十四屆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獲銀獎
2009年北京市第十四屆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市政公用工程一等獎
成果水平:國際領先
簡要技術說明:
北京10號線一期工程線路全長24.65km,全部為地下線,包括22座車站和1座車輛段,工程的總投資約為131億元。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重點工程,自2003年12月開工,于2008年7月19日通車試運營。
10號線一期工程是國家承辦奧運會的承諾交通項目。它是連接地鐵8號線與其它既有地鐵線網的唯一線路,在對奧運交通保障具有關鍵性作用。10號線一期工程是半環線,與大部分已建成地鐵線和規劃地鐵線形成交叉換乘,既能減輕環線(2號線)壓力,也使北京市軌道交通步入了網絡化時代。10號線一期工程途徑北京市中關村地區、奧運公園區、北京商務中心區(CBD)三大重點發展區域,且在分別與4號線、8號奧運支線及1號線換乘,形成三個軌道交通金十字,堪稱北京地鐵線網中的一條經濟線路。一期工程布局北三環、北四環和東三環沿線,連通中關村、亞奧、燕莎、CBD、勁松幾大熱點區域。一方面貫穿了京城最優越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恰好連接了京城知識、科技實力最雄厚的中關村區域和商業、金融最發達的燕莎、CBD區域,是一條串聯知識和財富的黃金線。2015年10月13日起,10號線列車最小間隔由2分05秒縮短至2分鐘。
項目功能特點:服務奧運、換乘點多、使北京軌道交通形成網絡。
項目實施特點:建設周期最短、實施難度最大。
土建主要技術創新點:
1. 在北京創新設計了分離島式的新型車站形式,在周邊環境條件異常復雜的東三環CBD,解決了復雜地下環境中島式車站的建設難題。
2. 在國內首次采用洞樁法結構設計,創新了10m單柱式、8m無柱式三種新型車站形式,采用全暗挖逆做工法,在導洞邊樁和扣大拱工序后,創造了暗挖工法下的明挖條件,實現了機械化施工。
3. 首次在暗挖導洞內施工大直徑鉆孔灌注樁,進行機械設備改造,攻克了小導洞內施工鉆孔灌注樁的技術難題。
系統主要技術創新點:
(1)采用國際最先進的運行控制系統,實現精確的定點停車,有效縮短列車之間的行車間隔,以3分鐘運行間隔的全國最高水平開通。
(2)升高進入車廂后扶手的位置,扶手改成s型防止旅客碰頭。
(3)降低車載電視的高度,免除旅客長時間仰望電視帶來的疲勞。
(4)為消除旅客長時間乘車引發的疲勞,車內坐椅符合人體工學。
(5)坐椅加熱功能,冬季可讓乘客隨時坐上熱坐椅。
(6)車站采用通風空調集成系統,給乘客提供了清新和舒適的空氣。
(7)安裝旅客信息及實時新聞播放系統。
(8)數字集群無線系統組網,為搶險維修、防災環控提供快捷靈活的移動通信手段。
推廣應用情況:
10號線一期工程,首次采用了分離島的車站建筑形式,對復雜區域內地鐵車站建筑布置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廣泛應用于北京地區及全國其他地區周邊環境條件苛刻的區域內建設地鐵車站,實現了島式車站的便捷乘車服務。
10號線一期工程,首次創新采用了洞樁結構設計方法,全線對洞樁法中樁、梁、拱結構的設置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有益實踐,是洞樁法成功應用的博物館,該工法采用全暗挖施工,通過樁梁拱的結構轉換,十分有效地控制了土層中暗挖修改大型地鐵車站對地層變形的影響,避免了對地面交通的影響,特別適用于條件復雜、變形要求嚴格的地區,對北京地區后期采用暗挖法建設地下車站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具有舉足輕重的參考價值,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多層、多跨的洞樁工法。